BBO Discussion Forums: 关于jimmy cayne(jec)网摘 - BBO Discussion Forums

Jump to content

Page 1 of 1
  •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 You cannot reply to this topic

关于jimmy cayne(jec)网摘

#1 User is offline   ynhhyjb 

  • PipPipPipPip
  • Group: Full Members
  • Posts: 206
  • Joined: 2013-January-11
  • Gender:Male
  • Location:yunnan china
  • Interests:bridge/ping-pong

Posted 2014-January-03, 06:43

贝尔斯登出局 Jimmy Cayne道歉
2008年,5月24日,贝尔斯登(Bear Stearns)首席执行官吉米•凯恩(Jimmy Cayne)首次向公司股东以及雇员道歉,这所他一手打造的投资银行,曾经是华尔街的骄傲,代表了金融资本的魔幻力量。但是,在Canye道歉的那一刻,所有关于贝尔斯登的一切将正式成为华尔街的历史。
它是美国信贷危机最大的受害者。
据FT载,在公司股东同意以每股10美元(总计22亿美元)的价格将银行出售给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后,凯恩在贝尔斯登总部一间人满为患的礼堂里发表了一番致歉讲话。而就在一年前,贝尔斯登股价还曾达到150美元以上。
在这个持续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会议上,74岁的凯恩表示:“我只想亲自为所发生的一切道歉。”他只得无奈的承认:“我们只是跑进了我们自己的飓风圈。”
一个冒险家的道歉多少显得有些珍贵。
但是,贝尔斯登的谢幕以及凯恩悲壮的道歉能否换来身在前线的操盘手们理性的回归?没有答案!
信贷危机仍在持续,虽然华尔街人士开始谨慎的看紧口袋。但多数人仍在四处寻找下赌注的地点和机会。
中国开始被他们看好。从美国政治角度讲,可以把信贷危机的压力转嫁到中国一部分。从商业角度讲,来中国下赌注目前似乎比华尔街更有利可图。一方面因为中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增长的未开发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各项金融政策和有些愚钝的金融决策者为冒险家提供了不少可钻的空子。
到中国去吧,那里有很多没有被开发的价值,四处都是被掩埋的金矿。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欲望很强烈。
是的,欲望很强烈!

贝尔斯登是怎样垮台的?
形势严峻之日,就是强者出击之时。这是关于生存危机时的一句套话。若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强者却跑到底特律去玩桥牌,那就说不过去了。
但是,在投资银行贝尔斯登(Bear Stearns)陷入偿付危机的时候,吉米•凯恩(Jimmy Cayne)这位董事长却选择在前一个周末去底特律参加一场桥牌联赛。当他回到纽约来亲自过问业务的时候,华尔街其他的同行们已经停止了援助,而美联储(Federal Reserve)也已被迫通过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来向贝尔斯登提供紧急融资。
凯恩出行去参加桥牌比赛的事情,也是他在这次对《华尔街时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谈话中披露的。拉斐尔表示:“华尔街确实是建立在贪婪的前提之上。任何公司都可能发生这种事。”
74岁的凯恩并不是唯一玩桥牌的人。他在8月份解雇的公司前联席总裁及证券业务主管沃伦•斯别克特(Warren Spector)也在7月参加了一场桥牌比赛。当时,公司的两个对冲基金正走向破产。公司管理委员会的主席及前任首席执行官、80岁的艾伦•格林伯格(Alan Greenberg)也同样热衷于桥牌。

吉米•凯恩(Jimmy Cayne):打桥牌的华尔街大亨
几年前,华尔街经纪公司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首席执行官吉米•凯恩(Jimmy Cayne)就座,准备面试一位求职的前安然(Enron)交易员,开场白是一个直截了当的提问。
“那么,安然(Enron)的每个员工都是骗子吗?”这位语气粗暴、咬着雪茄的凯恩先生如是问道。贝尔斯登近期一次分析会议上流传着这件轶事。
这正是73岁的凯恩先生为人所熟知的方式。有些人觉得,这种风格十分直接,让人耳目一新,其他人则认为太不留情面了。
相似的争论最近横贯了华尔街,这是因为,贝尔斯登的两个自营对冲基金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投资失策,几近崩溃。
华尔街银行的某些高管已将数十亿美元资金借给两个基金,但贝尔斯登迟迟不拿公司的钱冒险去支持基金,对此他们十分愤怒。另一些人则表示,贝尔斯登这么做,他们并不感到意外。
差点挨揍
毕竟,1998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破产时,就是凯恩先生拒绝施以援手,没有参与华尔街的拯救行动。这一行为激怒了首席执行官同事,差点引起身材庞大的大卫•科曼斯基 (David Komansky)动手揍他。科曼斯基当时任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首席执行官。
“这件事确实不应该让人感到意外,”一位华尔街高级执行官说道。1998年,在曼哈顿下城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凯恩说,他不会投入贝尔斯登的一分一厘救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当时他也在场。“吉米就是吉米。”
凯恩先生非常气愤,觉得这些个问题是针对他个人的。最终,贝尔斯登同意拿出32亿美元的全担保信贷资金,用于其中一支基金。基金出售了资产,贝尔斯登的风险敞口自此减至16亿美元。贝尔斯登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支持另一支基金。最后,贝尔斯登几乎没有承担风险。
其他华尔街银行已大刀阔斧,进入了自营交易和私人股本领域,并大幅扩展了美国以外的业务,贝尔斯登却仍然坚守传统,从事国内债券机构和对冲基金的机构经纪商。
爱好桥牌
那与凯恩作为扑克赛冠军经历有关。年轻时他是专业扑克玩家,随着年龄的增长,凯恩却改玩桥牌。 这种游戏会回报精明的战略家,而非虚张声势的赌博者。“他头脑复杂,关注细节,计算百分比。这也是桥牌运动所要求的。”证券律师、偶尔也与凯恩打上几局高 尔夫球的梅尔文•怀斯(Melvyn Weiss)说道,“正因为如此,他成了华尔街极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凯恩1934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通(Evanston),在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学习但没有获得学位。20世纪60年代,他来到纽约,担任市政债券交易商Lebenthal的销售员,之前曾任废铁销售员。
1969年,凯恩到贝尔斯登接受求职面试,与明星股票交易员艾伦•“艾斯”•格林伯格(Alan “Ace” Greenberg)见面。贝尔斯登1985年上市时,这位交易员已成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面试中,格林伯格询问凯恩的爱好,凯恩回答说他喜欢打桥牌。格林伯格本来就擅长桥牌,马上发现彼此志同道合。凯恩带来的唯一一位客户是劳伦斯•蒂什(Laurence Tisch,),Loews创始人之一,他也热衷于桥牌。
20世纪70年代,凯恩说服高管们成为纽约市发行债券的造市商,在银行内的名望迅速上升,而当时正处残酷的金融危机时期。纽约经济复苏,凯恩的战略也为贝尔斯登赢得大额利润。他在公司的职位一跃而上,成为格林伯格麾下主将。
凯恩处理大部分日常管理工作,格林伯格则继续与高端客户进行交易,代表银行魅力四射地出现在公众面前。1993年,凯恩接过首席执行官一职,2001年开始担任董事长。同时,他仍然是世界级桥牌玩家,现已将12个国内锦标赛冠军收入囊中。
朋友们说,凯恩将打桥牌的技巧运用到事业上,帮助贝尔斯登驾驭低迷的市场,摆脱数次监管方面的困境,其中便包括去年支付2.5亿美元,用来平息有关银行协助一项违规共同基金交易的指控。
“无论打多久,他从不感到疲惫,”查尔斯•伯格(Charles Burger)表示。伯格是凯恩的长期好友,一度是他的桥牌搭档。“他打起牌来专心致志,不惧怕任何人。”

通常五点下班
凯恩虽以不知疲倦著称,却是华尔街工作狂中的异数。通常,他五点离开办公室,一般回公园大道 (Park Avenue)自己的公寓,有时甚至更早。他和妻子帕特丽夏(Patricia)住在一起,她是一位神经学家,也参加过桥牌锦标赛。晚上,凯恩经常会在网 上打上几个小时桥牌。他仍然在办公室里抽雪茄,听音乐,尽管现代社会中室内吸烟已经少有听闻了。
同首席执行官一样,贝尔斯登市值略少于210亿美元,与强大且日趋多元化的对手相比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它一直被视为将来收购的候选对象。

2000年,贝尔斯登股票与利润下跌,凯恩亲自向欧洲大集团兜售银行。他至少同一家美国投资银行讨论进行交易。但他发现,没有人愿意支付他想要的四倍于账面价值的溢价。
贝尔斯登获得的利润小于对手,比如高盛(Goldman Sachs),但5年来贝尔斯登业绩一直不错,股票涨了135%,也使凯恩持有贝尔斯登的股票价值接近10亿美元——贝尔斯登就是以执行官薪酬丰厚而著称。

然而,随着对冲基金崩溃,抵押担保证券市场继续混乱不堪(这是是贝尔斯登的一项主要业务),随之而来的是疑问再次出现,质疑银行是否有能力保持独立。

那个说法的问题在于,凯恩将不得不进行出售。他似乎比以往更不愿意采取这项行动。他也没有显示出要置身事外、将贝尔斯登的未来交给两个联席总裁的意愿。

“说实话,我不知道他退休后会做什么,”伯格先生说。“除了工作,他就只打高尔夫球和桥牌,而这两种运动在他每天工作时就已经做得够多了。”

牌局上的自信边界

  吉米.凯恩在芝加哥长大,父亲是一名专利律师。他曾经一心想成为职业赌徒,只是嫌这份工作不够体面。于是,他到美国普渡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从此与桥牌结下不解之缘。凯恩于1956年结婚,并在四年后离婚。消息人士透露:“那时他是芝加哥的桥牌冠军。事实上,他离婚的原因也正是因为每天晚上都不着家地在外面玩桥牌。”1964年,凯恩移居纽约,成为一名职业桥牌选手。同样因为桥牌,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并获得了与贝尔斯登高级总裁艾伦.格林伯格面谈的机会。当凯恩告诉格林伯格自己是一名桥牌选手时,后者的眼睛里“闪烁出兴奋的光芒”。凯恩回忆道:
  格林伯格说:“你水平如何?”我说:“我技术不错。”他说:“不错到什么程度?”我说:“非常不错。”他说:“你还真搞不清楚状况。”我说:“我当然搞得清楚。格林伯格先生,就算您的余生都用来研究桥牌,就算您有一个完美搭档,就算你们日夜勤奋磨练技术,也永远别想达到我的水平。”(电影《华尔街2》中有段经典对白,与这段对话如出一辙——编者注)
  当即,格林伯格就给了凯恩一份工作。
  20年后,这一场景在贝尔斯登联合总裁沃伦.斯佩克特的身上再次上演。斯佩克特在学生时代是桥牌冠军,凯恩对该事有所耳闻。“斯佩克特告诉科汉:“凯恩给我打电话:‘你玩桥牌?’我说,‘以前玩过。’于是,桥牌成了凯恩、艾伦和我的共同话题。”当评估报告指出贝尔斯登公司属下的两支对冲基金出现问题时 ——贝尔斯登漫长曲折的破产历程的起点——斯佩克特和凯恩正在参加桥牌巡回赛。
  毫无疑问,玩桥牌和在华尔街战斗所需的技能非常相似。桥牌是一种团队竞技活动,每队为了赢牌都要耍尽花招,它不仅需要对每张牌的功能和角色非常理解,还需要对概率有准确的判断、有钢铁般的意志和洞悉对手心理的能力。可以说,桥牌牌局就是华尔街的缩影。格林伯格看着凯恩、凯恩看着斯佩克特时之所以两眼放光,就是因为他们相信——“游戏版华尔街”中的佼佼者必将是现实版华尔街中的常胜将军。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如心理学家基甸.科仁所说,桥牌涉及“对相关事物作出连续反馈”。它的规则、界限及场景会不断重现,除此以外,桥牌有清晰的游戏模式——当选手因为自负而出错时,他会马上知道后果并作出反应。换言之,这是一种边界清晰的游戏。但是,经营投资银行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可能性有限的封闭世界,意想不到的灾难随时可能发生,而且人们可能在犯下错误之后数年仍旧浑然不觉。而这也许就是大家热衷玩游戏的原因:纯粹的技巧较量让人陶醉,牌桌上获得的竞技快感让他们变得胆大包天,于是就开始贸然涉足更加复杂的领域。他们觉得,“既然我可以做好那件事,这件也一定不在话下”,却忘了在战争和华尔街中,在每获得一步控制优势的同时,也在积累失控的风险。凯恩从桥牌巡回赛归来后更加坚信自己是永远正确的。从他与科汉的谈话中也可以发现,这一信念似乎从未动摇过。
  “当我离开时,”凯恩和科汉聊起了他在贝尔斯登的最后一天,“我参加了三个会议。第一场是与总统的咨询小组,在场的80个人都流下了眼泪。他们起立鼓掌。我哭了。”显然这一幕在他心中早已勾画了千万次,“第二场是与销售人员,依然是起立鼓掌。第三场是和合伙人,当晚我宣布辞职,全体起立鼓掌。”(张沁/编译)
0

#2 User is offline   lycier 

  • PipPipPipPipPipPipPipPipPip
  • Group: Advanced Members
  • Posts: 7,612
  • Joined: 2009-September-28
  • Gender:Male
  • Location:China

Posted 2014-January-03, 07:59

非常感谢贴主惠稿,读起来真的饶有趣味。
0

Page 1 of 1
  • You cannot start a new topic
  • You cannot reply to this topic

3 User(s) are reading this topic
0 members, 3 guests, 0 anonymous users